1 安徽省粮食交易周报(11月17-21日) 第四十七期


本周摘要:【小麦市场企稳回升,政策托底效应显现】本周无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;地储小麦无交易;社会粮源小麦销售成交8000吨,均价2483元/吨。随着冬小麦播种接近尾声,市场看涨情绪回暖,叠加政策托市效应深化,小麦价格结束前期回调态势,呈现企稳回升走势。但饲料替代需求持续疲软,限制价格上行空间。

新稻价格稳中趋强,优质优价特征显著】本周无国家政策性稻谷投放;地储稻谷采购成交4466.956吨,销售成交4466.956吨,均价分别为2580元/吨和2640元/吨;社会粮源稻谷销售成交8150吨,均价2655元/吨,采购成交7850吨,均价2595元/吨。新稻市场在政策支撑下保持稳定,优质优价特征显著,陈稻因终端需求不振,成交持续清淡。

一、今年以来各类粮油成交情况

今年以来各类粮油共成交171.7万吨,成交金额46.21亿元。其中稻谷112.22万吨,小麦49.47万吨,大米0.32万吨,食用油5.46万吨,进口大豆3.78万吨,玉米0.23万吨,小包装粮油0.22万吨,国产大豆8吨。本周成交粮油32933.912吨,成交额为0.85亿元。其中地方储备8933.912吨,社会贸易粮24000吨。

二、市场情况分析 

小麦市场:本周无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;地储小麦无交易;社会粮源小麦销售成交8000吨,均价2483元/吨,成交率较上周提升79个百分点,市场信心恢复,优质粮源成交活跃。随着冬小麦播种接近尾声,市场看涨情绪回暖,叠加政策托市效应深化,小麦价格结束前期回调态势,但饲料替代需求持续疲软,限制价格上行空间。

从价格来看:省内加工企业收购价稳中有升。11月17日,安徽金沙河新麦收购价2534元/吨,亳州五得利新麦收购价2538元/吨,分别较11月14日上涨16元/吨、20元/吨;11月21日,金沙河、五得利新麦收购价分别为2544元/吨、2548元/吨,周内均上涨10元/吨。从交易平台看,本周无地储小麦交易;社会粮源小麦成交均价2483元/吨,周环比上涨33元/吨。

从供需来看:供应上,新麦上市后整体粮源充足,但市场流通粮源结构较前期有所优化。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截至11月18日,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九成半安徽省播种进度过九成,苗情总体良好。需求上,加工企业维持低库存策略,但春节前面粉备货需求预期增强,部分企业开始适度补库;饲料企业因小麦玉米价差维持较高位置,饲用替代需求持续低迷,饲用需求持续减少。

稻谷市场:本周无国家政策性稻谷投放;地储稻谷采购成交4466.956吨,销售成交4466.956吨,均价分别为2580元/吨和2640元/吨;社会粮源稻谷销售成交8150吨,均价2655元/吨,采购成交7850吨,均价2595元/吨。新稻市场在政策支撑下保持稳定,优质优价特征显著,陈稻因终端需求不振,成交持续清淡。

从价格来看:本周稻谷价格延续分化态势,新稻价格底部支撑较为牢固,保持稳中趋强,2025年新稻采购价在2580-2660元/吨,以质论价,符合承储标准的优质稻谷市场认可度高,价格相对更高。从平台交易看,地储新稻采购与销售均价分别为2580元/吨和2640元/吨,较上周略有上涨,社会粮源新稻销售均价2640元/吨,采购均价2595元/吨,较上周分别上涨40元/吨、15元/吨。

从供需来看:供应上,新季中晚籼稻集中上市期进入尾声,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,截至11月17日,全省累计收购中晚稻428.6万吨。市场优质粮源供应逐步趋紧。需求上,终端大米需求平稳,各级储备企业轮入采购持续推进,为优质新稻价格提供有力支撑;加工企业对符合标准的优质粮源采购意愿较强,但对陈稻采购保持谨慎。

从其他影响因素看:海关数据显示,2025年10月我国进口大米24万吨,环比减少1万吨,同比增加107%,其中缅甸大米占比31%;2025年1-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4万吨,同比增加130.9%,对国内籼稻市场形成一定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