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信息 > 详情

2018年9月阜南县粮食流通情况分析

时间:2018-10-23 15:37      |      来源:阜阳粮食政务网

2018年9月,全县粮食呈现“一增两减”,市场购销两旺,库存充裕,县、省级储备轮换完毕,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有所下降,粮食供给大于需求,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,为全县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现将全县2018年9月粮食流通情况分析如下:

一、粮食流通现状

(二)粮食购进下浮。统计显示,我县共有粮食收储企业12家,粮食加工企业14家,从生产者购进粮食30061吨,比上月同比增加3260吨,其中:从生产者购进小麦25162吨,同比增加4634吨;从生产者购进稻谷1894.9吨,同比减少340.1吨。小麦收购量较上月增加原因主要为今年我县小麦受灾严重,最低收购价未能启动,我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,协调加工企业提高生产效能,为有效解决农民售粮难做好积极应对措施,加工企业库存小麦消耗殆尽,加大了收购增加库存。稻谷收购量小幅度增加主要因为米厂增加库存需要。

(三)粮食销售。统计显示,2018年9月全县共销售粮食13221吨,同比减少5871吨,其中小麦10427吨(折合原粮数),同比增加4250吨,今年我县最低收购价未启动,主要依靠加工企业收购,企业生产能力饱和,销售稻谷1634吨(折合原粮数),同比增加450吨,我县正在大力去除2013-2014年库存粮食,但是2013年稻谷出库市场行情走高后,我县各厂基本都满负荷生产,目前正在与中粮米业(巢湖)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合作。

据分析,9月份阜南县粮食销售主要以非国有企业为主,国有企业以定向销售和竞价销售为主。今年国有企业销售主要以最低收购价小麦、稻谷出库为主。

(四)粮食库存仍居高位。统计显示,截止9月底,全县库存粮食305674吨其中:小麦174829吨、稻谷130845吨。

对比上月粮食库存情况,本月的粮食库存与上月有所下降,主要原因是2013、2014年度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,库存下降使总库存减少。但是库存仍居高位,我县政策性粮食仍然占主位。

综上所述,阜南县社会粮食供需的形势进一步好转。

一是粮食产量连续增长,为农民增收、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二是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粮食购销量大幅度上升。一方面说明粮食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,粮食市场购销活跃;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粮食流通统计面扩大,多渠道企业粮食统计工作逐步规范。

三是全县社会粮食消费量比上年增加,并且主要是本地加工企业转化消费,说明本地粮食加工企业加工能力有所增强,有利于增加粮食附加值,提高农民收入。

全县粮食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前提下,实现了“保供给,促增收”的目标,国有粮食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凸显,国有企业“一县一企、一企多点”的粮食收储主格局已基本形成,粮食市场强化保障功能不断增强,粮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。

 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(一)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将使部分企业经营举步维艰。国家已经开展粮食供给侧改革,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也箭在弦上。种种迹象表明:收储制度改革,今后启动最低收购价粮食预案的可能性较小,即使实行,也要逐步提高门槛和限制条件。同时,最低价粮食拍卖销售的进度会加快,将使全县最低价粮食库存数量大幅下降,补贴收入减少,目前我县有部分企业去库存数量达到库存的25%,收入大幅度减少,且出库的基本是四五十年代的老旧仓房,出库后基本没有再次收购的可能。

由此引发三个问题:

(一)是部分粮食企业市场经营能力不足,在没有政策收购的情况下,企业缺乏收购资金,无法掌握足够的粮源,就缺乏竞争和生存的能力。目前原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是粮食市场主渠道、承担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的情况下,原国有粮食企业库存下降,将对国家粮食调控带来压力。

(二)粮食种植结构不优,品质不良,无市场竞争力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城乡居民一日三餐由单纯温饱型的消费转为优质、放心粮消费,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需求数量大幅提高,粮食市场“优质优价”特征日趋明显。目前,从粮食种植结构上看,我县粮食种植仍以小麦、稻谷为主,特别是小麦种植面积比重较大,其他优势品种如大豆等种植面积较小,且种植的小麦、稻谷由于品质不优,在市场竞争力上与太和、界首、临泉等地区还有较大差距,如能下大力度改善粮食种植结构,调优种植品种,提高全县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,对提升阜南粮食的市场占有率,提升粮食品质、满足消费者需求,促进企业增效将起到巨大作用。

(三)粮食加工企业少而不强,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较弱。我区有粮食加工企业14家,但基本上是家族式民营粮食企业演变而来的,仅有一家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(阜南县双鹿面粉厂),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,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不高,而且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面临许多“先天不足”,部分企业法人素质也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等等,企业很难抗御市场风险。这些加工企业以中、小企业为主,生产设施设备陈旧,创新能力不够,科研投入不足,加工工艺技术落后,初级加工的多,精深加工的极少,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,而且经常性停产。

三、对策及建议

(一)主动融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“三乡工程”。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,要提高政治站位,积极为实施乡村战略和“三乡工程”做贡献。要落实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,找准粮食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“三乡工程”中的定位,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,主动适应、积极融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和“三乡工程”。坚持宗旨意识,想农民之所想,急农民之所急,提前评估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带来的影响,研究提出组织好市场化收购、创新利益补偿机制具体措施,确保农民种粮“卖得出”“卖得好”,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。

(二)加大协调,统筹全县粮食安全工作。

1、加强政策引导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,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,粮食市场化必然是市场主体多元化、经营渠道多样化。粮食主管部门要对各类涉农主体加以引导。一是要对粮食企业加以引导。一要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,彻底转变观念,紧跟新形势,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现象、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。变“等米下锅”为“找米下锅”;变靠“政策吃饭”为“挣钱吃饭”;变“向政策伸手、要政策支持”为“向市场伸手、奋发图强”,坚决从“吃安稳饭”靠政策补贴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。二要在经营上突出抓信息、抓粮源、抓市场、抓服务、活经营、增效益。进一步增强信息、商机、市场、竞争、风险意识,建立快速高效的市场反应机制,适时调整经营策略,掌握市场经营的主动权。树立现代营销理念,创新销售手段,利用网上交易等各种新型商流业态,拓宽销售渠道,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空间。三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指导作用,聚焦市场变化,加快搭建与外省市粮油购销合作平台,大力助推曾都粮食“走出去”。二是对种粮农民加以引导。要引导农民盯着市场走、跟着需求走,树立优粮优价导向,种植市场适销对路、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粮食品种,确保种植的粮食卖得出,有效益。三是立足本地,引导本地农民种植名优小麦、稻谷品种,大力提升曾都粮食品质,从源头确保粮食质量,实现“优质优价”。以优质粮食品种为支撑,围绕市场需要,大力发展绿色食品、无公害食品,大力发展粮食品牌。

2、加大协调统筹力度。一要做好顶层设计。建议县政府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,结合曾都的实际,做好规划,原则上既要保障粮食供给,又要兼顾市场需求;既要提升粮食产业生产力,又要完善粮食产业生产关系;既要保护好广大粮农和新型经营主的经营自主权,又要优化政府制度供给。以改革推动结构调整,提高供给质量,激发内生活力,营造粮食供给竞争有序、健康发展环境。二要搞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生产规划。 按照我县自然气候和土壤地理条件等自然资源,本着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的原则,对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进行区域划分和优势布局,在此基础上,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、人口增长、以及粮食市场变化等情况,做好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。 三要做好全县统筹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与财政、农业、农经、农机、食药监等部门的协调统筹力度,积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,保证全区粮食生产流通稳定发展,粮食安全保障有力。

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将切实履行对全县粮食流通的监督管理,开展对全县粮食流通的行业监督和服务。大力推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向社会粮食流通领域延伸,扎实开展好社会粮食流通统计、粮食行政许可、粮食质量和库存检查等粮食行政执法工作,为全县粮食流通发展营造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。从维护流通秩序、保护和发展粮食流通产业的角度,坚持依法行政,规范行政行为,当好粮食流通秩序的守护者。